中新网迪拜12月8日电 (记者 庞无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8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8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一场边会上指出,中国碳减排有四大路径选择。
当日,在“绿色‘一带一路’的案例与实践”主题边会上,蒋庆哲表示,无论是我国碳排放强度下降程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还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资金的投入规模,都表明我国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巨大贡献。
12月8日,阿联酋迪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院长蒋庆哲在COP28中国角的一场边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李瑞东摄)
在未来碳减排实现路径方面,蒋庆哲在演讲中提出四大路径选择:
第一,单一技术的突破。实现双碳目标是系统工程,但第一动力是技术创新。因此,应重点关注减碳(如节能减排技术)、替碳(如新能源清洁替代技术)、固碳(如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埋碳(如碳捕集与埋存技术)等单一减排技术的突破和快速迭代。
第二,碳减排技术集成。为了更好地发挥减排协同效应,碳减排技术的集成可以促进二氧化碳在产业间或区域园区内的共享,匹配与利用。为实现碳利用技术集成、协同高效,科学优化设计和协同效果评价至关重要。
第三,区域碳中和协同创新。区域碳中和协同创新是指在特定区域或园区内,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坚持系统观念,构建多元(碳技术、能源、产业、金融、碳管理等)一体的区域治理新模式,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强化区域协同减排,促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形成多元系统集成、“政产学研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的综合模式。为此,需在供给端、消费端和固碳端“三端共同发力”,聚焦区域碳循环和利用、区域绿色资源价值、区域复杂交易系统协同、区域碳评估与碳资产管理和区域碳减排技术支撑“五大抓手”。
第四,系统治理。系统治理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是零碳园区建设。零碳园区建设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全生命周期融入“碳中和”理念。零碳园区的实现,离不开节能、减排、固碳、碳汇等多种手段的支撑。在园区内部达到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并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深度融合。此外,零碳园区建设应关注产业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设施集聚化共享和碳要素智慧化管理。另外,零碳园区未来建设需侧重考虑拓展零碳园区发展方向、完善零碳园区顶层设计、统一零碳园区评价标准以及加强清洁能源的利用等。(完)
中新网贵阳12月8日电 (记者 瞿宏伦)8日下午,一列载有轮胎等“贵州造”产品的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以下简称,专列)从中国贵州省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首发,途经云南、贵州两省,预计8天左右到达老挝万象。
12月8日,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首发。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12月8日,航拍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首发。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12月8日,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从贵阳国际陆港都拉营站首发。 中新网记者 瞿宏伦 摄
专列是云南贵州两省首次联合开行的国际货运专列,将助力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建设,打造西南地区重要国际物流枢纽和面向东盟的国际贸易中转集拼地。
专列具有快速高效、安全便捷等优势特点。贵阳国际陆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将以本次专列的开行为契机,持续发挥两省资源优势,以东南亚、南亚为战略重点,深入推进向西开放,吸引更多货源通过专列在贵州集结、中转。”
此次从贵州运往老挝的货物是贵州首次实现本土货物通过中老铁路规模化出境。(完)
联系人:welcome登录彩票
手机:19625341813
电话:0598-43181222
邮箱:43181222@aim.com
地址: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西滨镇